寫作技巧心得分享
(此乃本人之意見,不贊同者歡迎留言探討)
所謂預計字數,是想說:「你本身想寫一個長篇或是短篇故事,你必需要清楚自己想寫甚麼、 想表達甚麼及有一個範圍去寫。」
想寫一個好的故事(尤其長篇的),「編排」是很重要的一環(不一定要實數),因為「長篇」、「中篇」及「短篇」故事都設有特定字數來劃分其類別,所以,這只是說大概預計。如短篇是幾千至萬餘字不等,中篇的一萬餘至幾萬字不等,長篇則幾萬至十多萬字不等。這是一個粗略分類, 亦是首要編類。
「編排」這一環並不是叫你要寫「草稿」,而是一個「寫作大綱」。不過,如今人們大多在電腦中打稿,所以可以一邊創作,一邊修改,無須像以前般只是寫在原稿紙上,必須一再修改後又重寫等過程。
尤其越是長篇的故事,越是需要這個階段,以前我寫故事(短篇)時,亦深感「寫作大綱」的重要,因為長篇故事寫的事層面會較多,其他附帶劇情亦較分散,所以「大綱」有其極重要的地位。我見過不少創作寫到中段便寫不下去,或劇情寫得亂七八糟,錯亂得作者本人都不知所云矣,這就是沒有好的「大綱編排」了。
甚麼是大綱編排呢?首先,故事在腦海成形,然後預計字數,再細分故事中的每一段劇情所佔比重,即多少字數去寫那一部份,這樣可清晰看到故事的主要骨幹及故事的完整性。
較長篇的故事亦會細分章節,設有大綱便可控制每個章節的字數,因為每個章節宜字數相近, 這樣除了可以令全篇的字數方便統計,對於讀者,尤其並非一鼓作氣閱畢全書的,亦能估計大概的閱讀時間。否則,隨之所好想寫就寫,很容易寫不到一半就發覺沒有靈感寫下去,或是不知道該如何發展其後續劇情。
即使情發展的問題未曾出現,可能輔助劇情及主要劇情的比重完全不合比例,太多太鬆散的零碎瑣事,使到主要劇情不夠突出、缺乏張力,當中的感情表達毫無感染力或偏離原意。同時,或許使到故事內容沉悶,失去高潮起伏,也像是瑣碎的記事創作,不像一個故事。
甚至是故事太長,零碎的輔助劇情太多,作者本身都混亂了之前所寫過的事,出現重覆事件或矛盾情節,忘了輔助劇情的某些結局發展等等,嚴重影響整個故事的架構。
我所說的輔助劇情,就以愛情故事為例。即是除了男女主角之外,主角的父母、朋友、同事、鄰居等等這些人際網絡的支線。
在一般的故事寫作方式裡,不可能由故事開始至到故事結尾都只是男女主角二人,其他支線劇情也有其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會佔不少的篇幅。這些支線也令故事更完整、更引人入勝之外,亦可用來襯托出男女主角的性格,使男、女主角的形象更加鮮明。
最佳的作品,當然除了單純寫故事外,在故事中亦有其含意,有其想表達的思想和主旨。即使是愛情故事,也有其「主題」,亦即故事的「中心思想」,所以,好的故事必需要好的編排。
我為何會主張人們先要學習寫「寫作大綱」為開始守則?我遇到過好多初嘗寫作的人,特別是寫較為長篇的故事的,往往因為沒好好計劃一個大綱而弄得無法結尾,或是劇情矛盾、凌亂。因此,初入門寫長篇故事,我是非常建議寫大綱的, 這是開始的第一步。
其後,當你寫多了,腦袋於寫作能力、劇情安排、刻劃細節上,已經有能力去邊寫邊安排劇情及靈活地以靈感來編改劇情,這樣便可嘗試慢慢簡化寫大綱這個步驟。
大綱沒有特定字數,這並非給別人看的,而是給自己看的,只要自己看得明白、看得清楚,那就可以的了,因為這是方便你記下劇情和需要書寫的細節等等。
如果你在寫作中途想到很好的情節,那麼,是發生在你的寫作過程之中吧?這時候要先再看看你的寫作大綱,看看之前及之後的發展,研究一下上文下理,是否可融入以後的劇情當中,又不會影響主要劇情,亦沒有與前文產生矛盾。
因此,寫作大綱是可作適量的增減的,有時也會刪減一些早打算要寫的事,但最重要的便是所增加的劇情必需紀錄於大綱裡,於再有需要修改時便可以有個依據來讓你翻查所寫過的事,然後重新編排,再記下。步驟完成了,再開始著手寫下去,這樣可以使故事架構更嚴密,也減少出現重大差錯了。
當然有人會說寫大綱會限制寫作。常嘗寫作的人,我尤其所指的是開始寫短篇(一、二萬字或以上)的人,他們必需先習慣寫大綱。
寫作大綱對常嘗寫短篇或以上故事的人非常重要,尤其字數管制上,設有寫作大綱的才能穩妥一點(特別對於將作品投稿的人更有好處)。但是,即使不談字數,於劇情上也可保障不會產生重覆或矛盾情節。
若然在一開始便無寫大綱的習慣便隨心隨意地創作小說,這是等於『未學行先學走』,最終也寫不出完整的好故事,這是我所深信的。以前我由討厭寫大綱,到學會寫大綱後,其優點及好處是非常多的,繼而到現在可拋開大綱的束縛,隨心而寫以中篇為始的故事,我也是這樣一步步走上來的。
不過,附帶一提的是,我之所以會捨棄寫大綱這個步驟,因為我寫的是網絡文章,對於故事的長度沒有字數限制,但我仍然會另外記下零碎的故事資料,諸如:主角的年齡、喜惡,男女主角曾經送過任何小禮物或說過任何重要的承諾,支線人物曾說過甚麼話而對主角的思想、決定有所影響等等。
這些資料太零碎,很容易便會忘記,卻又對以後劇情發展、主角心理狀況、處事方式等等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力,甚至讓日後主線劇情更加豐富,所以是不可省去的功夫。
我本身經歷過寫抒情文、描寫文、散文、短篇、中篇等故事的經驗,而且是以寫抒情及描寫為主要強項,寫小說的時候甚為著重描寫一環,這樣也就更加需要有之前一段所說的步驟。大綱可棄,資料卻不能省,否則,也許主角的性格會越漸模糊,劇情越漸凌亂,忽略了記述過卻未曾書寫的細節等等。
因此,我以自己的經驗所得,寫大綱方可打好基礎,從穩妥中一點點去求進步,日子有功,將來便能見其效。
雖然寫作方法各形各色,但並不代表全部皆要運用,亦無須刻意運用,只要你覺得你寫的故事可以運用到那幾種手法使到故事更吸引或交代得更清楚的,便可隨意運用,我寫作時也不會過分刻意運用。
寫作必需多「看」。不少人多以「仿」為開始,稍後再自我改變和創造,這樣逐步慢慢來,必定會有所進益。學而無崖,這樣方可不斷更上一層樓,所以,應該保持閱讀的習慣,留意別人句子的結構、用詞方法等等,尤其挑文筆較正統和優美的,一般的台灣小說也可,當然還有更好的。
香港人最大的寫作弊病就是錯別字太多,其次是「我手寫我口」的陋習,常常把廣東話都寫到書面語裡去。現在有icq及msn等網絡溝通渠道,這時候的文字溝通可以口語化,但寫文章則要書面化。人的腦袋是靈活的,在不同的地域或情況下可以隨意選擇運用不同的說話方式或寫作方式,假若真的因為習慣而改不過來,只因為你不多作嘗試、不去改善而已。
有時候我正在寫文章或寫故事時,亦會一邊寫一邊查看網絡上的資料,因為有些寫作內容需要一些專業資訊或仔細的資料,這是本身力有不逮的。例如我的《酒釀愛情 》這篇作品,當中便有一些釀酒資料並不是我知識範疇以內。
書寫比較長篇的作品時,偶然也會開著icq,或是不時在瀏覽論壇,一邊寫一邊跟網友閒聊數句。寫作的是書面語,聊天的是廣東話,兩種方式相互運用,沒有不自然或不習慣,恕我粗俗點來比喻,情況像『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
香港人另一常犯的寫作毛病便是太多錯別字。即使沒有錯別字,又會用上標準白話文,只要略為一看,已經給人一種很稚嫩的感覺,有如白開水一般平凡且無味。他們缺乏靈活而純熟地運用文字的能力,更不用說將文中的言詞、句子及段落作出細心雕琢,架構出精緻的作品。
香港人寫作亦較多採用白描法,對於歷史典故所知不多。而且,部份香港人甚至對易於描寫的東西也無力描之,還有,其寫作技巧更是十年如一日。這歸咎於日常生活對事物的觀察不夠入微,缺乏多加留意身邊事的心態,以致寫作範圍跳不出固有空間,連描寫、修辭的技巧也囿於平凡、俗套。
我看過不小中學生(甚或中四、中五程度)在作文中仍然運用大量「大大的」、「紅紅的」、「長長的」諸如此類的形容詞,實在叫我感到非常難過。高中程度的作文水準只有小學程度,還沒說錯別字呢!怎不叫人扼腕!
以前讀書,尤其英文寫作,老師便教導我們要多記生字(vocab.),也要多記phase,如aim at、care of、concern about等等,這些方法都是提高在英文閱讀理解能力及英文寫作時的水準。其實中文也是一樣,應多記一些成語、四字詞、典故、諺語等,不過,仍然很多年輕人對成語及四字詞分不清楚,更別說成語背景了。
對於人物的心理描寫,也因為個人的體驗貧乏,即使對於自身的心情變化,同樣欠缺深入且細緻的感受,再加上文字運用能力不足,描寫技巧囿於表面,難以寫出讓人產生共鳴的文章,更別說寫出能牽動讀者情緒起伏的故事了。
綜觀以上各種因素,香港的寫作水平才難以獲得提升,喜歡寫作的朋友真的要認真深思及改善一下這些問題,不然,所寫的作品都不會予人深刻的印象,只會過目即忘。
我認為要是真的立志學好寫作,務必多花時間多看一些中國歷史,對世史也要略知一二。其實更應這樣說,任何知識都要好好汲取,因為所有的知識都有機會融入作品的內容裡,這樣能夠使到作品生色不少,同時能夠讓作品更有深度,否則,即使文筆多好,也只能稱之為華而不實。
如果喜歡寫作、喜歡文學,該去多看我國歷史,因為這些也是寫作的根基。一篇文章是否出色,有時候也是觀乎其引用典故的功力,是否能夠讓文章的主題更為突出。
另外,多讀多寫同樣是很好的提昇方法,因為多讀多寫是訓練寫作的根本,從而奠定良好的寫作根基,亦是對文筆運用的一種維持及技巧、內涵的更新。簡而言之,就是在最初階段鞏固寫作的基礎,中段時讓你保持行文流暢的水準。及至後期,閱讀類別多了,不同作品各有長短,各有其獨特的寫作手法與技巧,懂得善於賞之且擇善而學,除了可刺激思維,亦可加以改良和轉變,繼而消化所悟,化為己用。
不少網絡上的作家以寫作為娛樂,或是因一時衝動而宣洩寫作的慾望,甚少於寫作前對欲寫的故事作深入分析,既不會對作品的結構作出研究,也不會考慮其作品會對讀者帶來怎麼樣的心情變化及怎麼樣的思考空間。
更甚者對自己所寫的作品不曾校對,寫完便對外發表,日後亦不曾翻看。我經常翻閱自己的作品,每每翻閱後思想必有所得,偶爾字句亦有所改,因為我在翻看的過程中會因應經歷而對作品有不同感悟,因造諧加深而有所修改。
再談談「創作」的問題。以前小學的作文大多以寫實為主,題目多是描寫父母或朋友、學校旅行記、購物記等,都是一些生活瑣事,所寫的大多是能夠親身經歷的事情,只是當中記述的細節、對話、場景等等,也許會加插一些憑空幻想出來的描寫,以增加文章的字數。
到中學階段,其實頗多作文題目還是挺寫實的,或許未必全部是親身經歷,部份在報章看過或聽人家說過,從而搜索以往之記憶所累積而來的資料作出書寫,是半寫實半幻想的寫作方式。如:郊野公園迷路記、失眠記、患病心情等。這些作品的部份劇情可能遇上過,只是不夠深刻,卻從別人口中或報章裡曾經聽過或看過其描述的心情,從中將幻想與寫實混和,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當然還有一類是幾乎幻想式的,文中含有大量而且豐富的幻想劇情,如:警匪戰、目睹火災的經過、狂風暴雨下的海灘、登山遇險記等,這些事件又怎會人人都遇到過呢?有些更是在社會中亦鮮少發生的,作品所需的資料只能從過往電視劇、電影、舊有新聞的回憶中找到,然後運用思考與聯想力剪接出有用的資料與畫面,再運用寫作技巧,將所想的化成文字,寫成一篇正式的文章,再加以字詞修飾,便可完成。
然而,最容易掌握的純幻想式文章是閒時寫的抒情文或散文,也類似造白日夢時的心態,幻想自己身處一個如夢似幻的地方,遇上完美無瑕的俊男美女,發生了浪漫的感情韻事,享受甜蜜的時光等等。這些幻想用以寫詩、寫景、寫心情時最為合適,亦可大大提昇想象力。因此,我們皆是由寫實文章作起步,漸漸步入寫自由幻想的故事。
其實,現今網絡中不也是很多人都會幻想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嗎?他們塑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色,並將其所創的角色之外型、性格、生活背境等等堆砌個天馬行空、實實在在,我對這些人深感佩服,因為他們正是將純幻想式的文章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且運用自如。
接著,談談在寫萬多字或以上的故事時 遇上靈感失蹤時怎麼辦。如果已完成過兩篇或以上短篇小說的朋友,必然遇到過這種情況。
創作人需要靈感,所謂靈感,可說是一種寫作的動力、角色營造力、故事創作力、措詞用字的方法、段落舖排等等,可以是其中之一,亦可以是其中之二或之三,甚至全部。
當靈感失蹤,便難以繼續寫下去,此時不要刻意地寫,不要勉強自己下筆,更無須感到心煩氣躁。在這個時候越抓狂越是寫不出東西來的,勉強寫出來倒是只會惹來不滿。應當先靜下心神,將文章從頭細閱,看看能夠再帶起創作初時的情緒。要是失敗,便看看之前寫下的有否需要修改的地方,修改過後仍無幫助,便放下文章,做做運動、看看電視或書籍,出外逛逛,跟朋友聊天等。
長城亦非一日完工,放鬆心情以後,或許會產生更多有用的靈感,甚至寫作進度神速。當然,每個人的靈感失蹤期時間長短不一,只要謹記一點,在寫不出來的時候千萬別要繼續「埋頭苦幹」,如此絞盡腦汁地費煞思考,得出來的只有吃力不討好,結果徒然。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發覺寫作功力停滯不前、創作思維也跳不出範疇。每當作家到達這種瓶頸位置的時候,心情比靈感失蹤期更為痛苦。而我所採取的態度,一是休息不寫,只看只聽只閱,暫時忘記寫作;二是由零開始,由最初執筆時的心境重新開始,來個「反璞歸真」。
隨意找些事情亂寫、亂記,一切隨心隨意,不理會文筆、不理會修辭、不理會內容結構、不理會文章主旨,想寫便寫,盡情抒懷、宣洩情緒。但是,這些隨寫必須保存,寫到某個時候便會感到宣洩得也差不多了,然後重看之前所寫的雜記,細看之下便會覺得不論字句與內容均有所缺欠,技巧有所不足。
另一方面,又會發現宣洩時所寫下的感受特別「新鮮」,言詞也許更見「奔放」,文中思想也特別清晰而赤裸裸,使自己耳目一新。接著,將這些雜記修之、理之、潤之,漸漸地你便會獲得嶄新的得著了。
運用以上我所提供的這種方法來多寫一點、多改一些,不斷重覆為之,當你覺得手腕回復靈活的時候,在隨寫的過程中漸漸對句子多加描寫,多運用較為精要或優美的字詞,或於寫畢整篇文章後立即重看一遍,在消化文章後再逐句逐詞地去修改、修飾。
持之以恆地反覆習之,停滯不前的境況終告瓦解,可能會有新的啟發或帶來輕微的進步,更可能跨過這個瓶頸關口,達到另一個階段,掌握到新穎的寫作技巧。
這個方法除了能夠幫助過度瓶頸位之外,亦可用來啟發思維深度,擺脫舊有的既定模式,開創新的文字道路,當中的益處更是言不盡意。因此,即使不是遇上瓶頸位置,平常亦可以此方法來作為寫作訓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