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無情對的特點、創作技巧和禁忌(摘自:大腸世家

 

關於無情對的特點、創作技巧和禁忌,網路上說得最多的恐怕是御賜金牙和我。無奈鐵打的帖子流水的兵,一撥人理解了,千萬個同樣的錯誤又站了起來。這幾天無情 出句又多了起來,很遺憾,沒有一個可稱無情對,因為出句就錯了。

前年論壇和雜誌社合作,我曾寫過一篇小文章,剛才沒搜索到。我也偷懶一回,不找了。結合現有出句大概說上幾句:

1、做學問首重義理,也就是說:關鍵不在於你看了多少,而在於你理解了多少;知其然的意義不大,知其所以然才是重要的。只有吃透了這個「理」字,才真可以做到「雖萬人吾往矣」,才能真正「走自己的路」而不畏懼或輕信權威,即使是聯聖複生說不,你一樣可以在他腦門上鑿個清脆悅耳的栗爆。

2、無情對的本質,可以用一句話來表達——工至無情。從目的來說,無情對和諧趣聯一樣,都是為了產生爆笑效果,但從過程來說則正好相反。諧趣聯為了搞笑而容忍寬對,無情對則是通過工整到無情的對仗來產生內容關聯上的無理。

3、無情對的第一技巧是使用借對,即把甲義故意曲解為乙義,並按乙義來對仗。這就涉及出句問題了。比如說以「水龍頭」、「開關」、「炒魷魚」這類雙關詞為出句。請問:出句的本義到底是什麼?沒有本義,而是雙義均通。那麼,你把這類雙關詞作為無情對出句,我如何完成借對呢?我對哪個意思都只算是正對嘛。

這就是義理問題,而非誰說不行就不行了。事實上,無情對和雙關聯正好是截然不同的。我個人喜歡上無情對後,就再也寫不出好的雙關聯,正因為在思路上它們是互不相容的。

4、譬如搞笑的腦筋急轉彎,假如我先說答案再給你題目,你一定感覺味同嚼蠟。無情對的出句也是如此。一般而言,是有個文字較雅的、一本正經的出句,再用對句出人意料的內容惡搞,這才是合理的笑話。因此,像「麻辣火鍋」這樣的短語,其實作為下聯更為合適。

昨晚我花了近一個小時琢磨,想出了「桑柔」、「楊香」等等可與「麻辣」形成嚴格對仗的詞,大家看看這樣是否更合理:出句:桑柔??對句:麻辣火鍋。自製無情對時,往往使用逆推法,即先有一句比較俗比較搞笑的句子,然後以此句為對句去推寫出句。這點在下面的文章裏有介紹,我不多說了。

 

 

無情對的特點(摘自:御賜金牙

 

一、無情對的特點

無情對的特點,首先是對仗上面的工穩,何謂工穩,舉例說明:

五月黃梅天
三星白蘭地

諸位請看,三對五,數位相對;星對月,天文相對;白對黃,顔色相對;蘭對梅,花卉相對;地對天,天文相對。可謂字字相對,工穩非常。

無情對的另一特點,就是上下聯意思風馬牛不相及,再舉一例子:

皓月一盤耳
紅星二鍋頭

這是最近在雲心文秀中對的無情對,爲雲無心出岫的出句,「皓月一盤耳」,是一個感歎句,意思爲:皎潔的月亮,象一個圓盤一樣。到了對句,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解釋成:「紅色的星星像兩個鍋子裏面的頭」的,只能用其原來的意思,就是一個品牌産品的名稱。

上述的例子,是一個很極端的「風馬牛」,而無情對中,也有對句意思與出句能作牽強配合的,舉例說明:

水發千支終入海
風流萬種盡歸天

下聯的意思,很明顯是嘲笑「風流人物」要「歸天」的,但若要強詞奪理的話,也未必是不能說得通:風無論怎樣的流動,最後還是要歸到天上去。

由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呢?大家不妨探討一下。

二、無情對的創作

無情對的創作一般有以下幾種:

1、反推論
反推論,是指作者的創作思路從無情對的對句開始,通常是由一句俗語、熟語或成語等既有句子而反向尋求出句。比方說,雲無心出岫的:同觀日落、皓月一盤耳,搜集資料的:甘地有緣涉足非洲,等等,均是屬於這類反推論的創作。

這一類型的創作,通常作者會把後得的句子發表出來,和大家作一個愉快的交流,到最後有人能度出其心思了,便大可以報以哈哈一笑。所以我很遺憾當天一下子便把搜集資料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給對了出來,使之沒有了這一份享受。

2、巧合
巧合,是指出句者本無意求無情對的,但對句者在靈光一閃處把其對成無情對了,比方說,剛才的「風流萬種」句,就是這樣的情況。巧合的無情對,在質量上通常會 比反推論的無情對稍微有所欠缺,越長的句子越能反映出這種差距,這點很正常的,因爲長的句子,受到的限制會比短句子多。

3、求句
這在一些比賽中通常會看見,其中也偶然會發現有佳品,但同時也不得不注意幾個問題:

一是出句者可能沒有考慮到無情對句存在的限制,是所有對仗中最多的,往往出了句而得不到好的對句,如某處比賽中的無情對出句:春江水暖鴨先知,應對者無數,但效果不甚佳,我曾想了許多種方法去應對,但都因爲條件不足而不能完成。

二是出句者自身對無情對的概念不甚瞭解,常常把産生歧義的對句作爲出句,那麽即使對句者對出了原句,總體效果已經沒有什麽意思了,舉個例子:牙刷,一般就是指日 用品,但在粵語裏面卻有指人「飛揚跋扈」的意思,以「毛巾」作出句,對以「牙刷」,能讓人忍俊不禁,但若用「牙刷」作出句,對以「毛巾」,便覺得索然無味了。

三、無情對的手法---借對

無情對爲何通常會産生妙趣橫生的效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手法,就是借對。這裏所說的借對,不是常見的借字(如清字借代青字,鴻雁的鴻字借代紅色的紅等),而是借義,從邏輯上講是偷換概念,如:

細羽家禽磚後死
粗毛野獸石先生

又如:

珍妃蘋果臉
瑞士葡萄牙

爲何要「借」呢?概因無情對之所以「無情」,是其能産生歧義,而歧義的構成是源於我國文字的精妙性,一些字(詞)具有多義性,即使是兩個組合相同的句子,也可能因意義不同而大相庭徑。這點,在外語上也會有一些,但從來沒有哪一種文化可以與漢字的精深奧妙匹敵。

四、無情對手法在聯句中的運用

無情對,作爲一種獨特的對子形式而獨樹一幟。我曾經作出過嘗試,就是在對聯裏面加入無情對的成分---運用借對手法入聯。

 

請先看此聯:

鄉下采風,一架瓜棚遮北斗
山中避雨,半邊竹笠寄東坡


聯中的「山中避雨」對「鄉下采風」,便是用了借對的手法,「采風」,一般是指新聞、藝術工作者到鄉間去搜集、發掘資料,探究民間藝術;而避雨對采風,可謂是 有點「風馬牛」的。同樣,「北斗」與「東坡」也是貌合神離的一對。但到探究聯意的時候,這對卻又可以成聯,因爲半邊竹笠寄東坡,是有典可稽的,正是東坡居士體察民情的一段動人故事,遙寄東坡,正好與采風相互呼應。

五、無情對結構問題

對於結構問題的觀點,我曾經和真水無香交換過意見。可以說,無情對中的確常會因爲偷換邏輯、借對等種種方法導致結構上的不同,但這點並不是絕對的。有此現象,但不是普遍或必須存在的,於是我們便不能說這是本質特性。《對聯》雜誌2002.10月版裏面也有一篇題爲《無情對與借對》的文章,裏面主要是從借對手法的角度去分析無情對,大體上包括:

 

從形式分有:借義、借音。

從類別分有:借對使上下相差甚遠而成對的、借對使結構不同而成對的、借對使詞性不同而成對的、借對組合音節少的詞與音節多的詞巧妙成對的等等。用我們常用的詞語來說,就是導致産生歧義、導致結構不同、導致詞性不同、導致節奏不同。

然而上述四種(或者更多)之中,除了第一種是無情對必須具備和産生的效果之外,其他三種都只是由於借對的原因而産生的與一般對聯要求的不一致,或許可以這樣說,是一種隸屬於借對前提下産生的改變,而不能被認定爲一種本質特性。


 

附一:網友(fpe95)補充:

另外一個說法:出句儘量無歧義。比如黃花與綠帽則出句應爲黃花,若出句爲有歧義的綠帽則無情之趣盡失。

附二:陸德泉所著《對聯通•(四)無情對》對無情對的論述:

有一種所謂無情對,用《清稗類鈔•流水聯》中的話來說,就是「對聯僅對字面,而命意絕不相同者」,古人亦稱爲「流水聯」,而與通常將一句話分成兩半說的所謂「流水對」即串對有別。這種對聯,只求上下聯的平仄與對仗相合,而不管內容上有無聯繫。看該條所舉的例子:

如:木已半枯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干

註:「幹」對「斧」,以虛字作實字解矣,工絕。

 

 

又:楊三已死無京醜
  李二先生是漢奸

註:以「先生」對「已死」,至工。

 

 

又:春眠未覺花心動
  夏禮能言杞足征

  欲解牢悉須縱酒
  興觀群怨不離詩

註:亦工。

 

對聯僅對字面,而命意絕不相同者,世所謂流水聯者是也。又光緒時,天津富翁某嘗自擬上聯,囑人對之,句曰:

三徑漸荒鴻印雪
兩江總督鹿傳霖

 

 

重新整理的無情對淺談我觀網路無情對,多不能達到要求。原因有幾:
1
、對仗基本功不扎實,不能達到字面的工整嚴謹。
2
、對無情對定義及理解的不透徹。  

近日接受某處的邀請看了一些聯句,其中就有一無情對,藉以說一說此問題。  
出句是「省油燈」。我們再看看以下的對句:  

1
、陪本貨====省油燈  2、長舌婦====省油燈(古音)

3、削鐵劍====省油燈  4、國子監====省油燈

5、共產黨====省油燈  6、鄉石寨====省油燈(註鄉石寨乃湖南地名)(古音)

7、節水月====省油燈  8、轉篷草====省油燈

9、短命鬼====省油燈  10、餘秋雨====省油燈

11、花瓣淚===省油燈  12、通心菜====省油燈

13、鎮流器====省油燈   

嚴格來說,十三個對句無一合格。

在對仗方面的考慮,第七道:節水月,在詞性方面與「省油燈」能對上,但卻不是工對,月與燈分屬不同門類,所以也欠工;第十三道:鎮流器對省油燈,流在實際中作電流解,是名詞,但與「油」字也不能說工。(稍長的在對仗方面可以略放寬要求)

在內容方面,我的看法是,此句出砸了。「省油燈」,大家都知道是可以派生出歧義的。在無情對中,出句派生出歧義顯然是不恰當的,我不知道作者是出於什麼考慮的。舉例說,一個很普通的無情對:

漢水
明天

漢水作為出句,是沒有歧義的,漢水就是漢江現代的別稱,古代的專稱;而明天,本意是明日,歧義是明朝的天,明對漢(朝代),水對天(天文地理)。換一下出句順序,把明天作為出句,就讓無情對的韻味不能產生出來了。
  
這裏引用(束之高閣)的無情對:

老子五千言(出句)
中午十二點(對句)  

若把後者作為出句,出句作為對句,恐怕就索然無味了。說了這麼點兒,不知道大家是否理解呢?歸納一下:  

1、無情對是建立在工對基礎上的;  
2
、出句不應該產生歧義;  
3
、出句無論句尾是平或仄,都要擺在上句位置,這是無情對的特點。

 

 

 

 

 

arrow
arrow

    皚霙‧云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