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詩學概要

 

《詩學概要》林正三

一:將許多渙散之音,聯絡貫串,以成為完整之聲調,使詩歌之節奏更鮮明、更和諧。吟誦起來,令人覺得鏗鏘悅耳。

二:為便於成記憶,詩之有韻,使人讀之琅琅上口。即使篇幅較長,亦易於完成背誦也。關於平仄的格律,大家都一定很清楚,這裡所要提出的是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雖然『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但是也不能造成『孤平』或『下三平』、『下三仄』之毛病。第二、四、六、七字須嚴守平仄規定。 


《馬賊的草原》馬賊

歷來關於近體詩的寫作方面,一直流傳著「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個似是而非的口訣。所謂的「一三五不論」從字面上看來,是指七言絕句或律詩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通融。其實近體詩並非漫無限制地「一三五不論」,而必須以「平聲不可令單」、「不可下三平或下三仄」為原則,倘使必須更動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則必須連帶在其他相關位置也更動字聲平仄,這種補救方式稱為「拗救」。


《古典詩圃》楊維仁

自古以來(唐朝以後),著名的詩多是合律的,絕非你所說的不重視平仄。詩有正體變體,有拗有救,自有法度。近體詩的規則尤其嚴謹,「孤平,下三平,下三仄,失粘,失對,未協韻等等」,都是近體詩所忌諱的毛病。


《中山大學──美麗之島BBS》

近體詩又有所謂「三平調(下三平、三平腳)」,意思是一句最尾之三字連續平聲。「三平調」雖不及「孤平」嚴重,但也是近體詩所極力避免的,所以七言拗第五字、五言拗第三字時如果是遇上「平平仄仄仄平平」拗作「平平仄仄平平平」,便不合律。

此外又有「下三仄」之避忌,所以遇上「(仄仄)平平平仄仄」,便少拗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但其問題又較「三平調」低。

 

 

 

arrow
arrow

    皚霙‧云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