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鐘概說

 

(詩鐘概說系列為轉載文章來源不詳)

詩鐘做為一種文體,長期以來不為世人所瞭解,既便是古典文學的研習者,能知之一二者亦甚微。其實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苑,是閩文化的瑰寶。雖然詩鐘從出 現至衰微的時間十分短暫,但做為繼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之後的一種獨特的韻文,應該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自己的一頁。



  關鍵詞 詩詞學韻文

我 國的韻文,其起源可上溯至遠古。嗣後代而不衰,致有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之盛。清代中期,出現了新的韻文——詩鐘。它首先發祥於閩,繼而走向全 國。然而,詩鐘的出現猶如曇花,即開即謝。現時,不但民間鮮有知之者,且公開出版的《中國文學史》和《中國韻文 史》也沒有隻言片語的記載。

唯《辭源》用寥寥數語道及:「詩鐘是一種文學遊戲之作。其法:取意義絕不相同的兩個詞,或分詠、或嵌字。相傳 拈題後綴錢於縷,繫香寸許,承以銅盤,香焚縷斷,錢落盤鳴,其聲鏗然,以為構思之限, 故曰詩鐘」。語焉不詳,且「遊戲」二字,頗存譏諷。

詩鐘是一種獨特的韻文,它高雅、 文博,於瞬間充分展示聯吟者才智的淵永和文思的敏捷。它應當在中國文學史和韻文史佔有光彩的一頁,讓世人知道它的存在和發展。



  一、詩鐘的緣起和衰微

  詩鐘相傳為福州人士所創,並隨著他們的宦游,將詩鐘作為一種全新文化推向社會,一時詩鐘吟社林立於學者名流之間,蔚為壯觀。然詩鐘創自何人,始於何時,史料闕如。

    相傳宋代蘇氏父子曾以「冷香」為題詠作詩鐘,內有蘇小妹的「叫月杜鵑啼血冷,宿花蝴蝶夢魂香」句。事見載歷代軼聞瑣事的《堅匏集》清初文學家褚人獲撰。然史無蘇小妹其人,故是說不足信。

      據明代葉子奇《草木子》一書載:元至正間,程雪樓為福建道廉訪使,任滿離閩時,民有獻箭旗者以百數。內一聯:「閩 中有雪方為貴,天下無樓如此高。」嵌公名字「雪樓」於第四唱。可見在元代,閩人已善為「詩鐘」,但未形成規模,推廣開來。

  詩鐘正式見諸文字 記載的有莫友堂的《屏麓草堂詩話》、李家瑞的《停雲閣詩話》、黃理堂的《雪鴻初集》和 施鴻保的《閩雜記》等書。

  《屏麓草堂詩話》成書於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記述了 作者的先師林雨田的一聯碎錦格的詩鐘「老鼠過街」。聯云:「風搖老樹啼鴉舅,雨過香街賣鼠姑」。可證在嘉慶間,閩塾已盛行詩鐘。

  《停雲閣詩話》成書於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書中收錄了林光天的詩鐘,如分詠「賣湯丸‧破傘」鐘聯:「重疊碗聲喧夜市,零星雨點落春衫。」林光天系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副舉人。

  《雪鴻初集》成書於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刊錄林則徐在家鄉裡居時的詩鐘吟作。嵌「窗夜」,限第一唱云:「窗虛權借月棲榻 ,夜靜猛聞風打門。」嵌「陳人」,限第一唱云:「陳跡渾如牛轉磨,人情幾見雀啣環。」 林則徐系嘉慶進士。

從上引三書的記載,可證詩鐘之活動在嘉慶間已盛行於閩中了。至於施鴻保的《閩雜記》,記述了作者於道光廿五年來閩十數年間的所見所聞。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是書初成,次年又追憶補續,全書完成於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

卷八專列「嵌字偶句」和「分曹偶句」二節,對閩之詩鐘做了詳盡的記述。最可貴還提及廣東已先有詩鐘,但語焉不詳。廣東的詩鐘,筆者曾在清代愛國詩人邱逢甲的《嶺雲海日樓詩抄》一書中,讀到一則可貴的資料。

詩人在「南園感事詩」的序中提及:「南園在文明門外,水木明瑟 ,為前明粵中前後五子賦詩高會地。前後在事諸子,暇輒為詩鐘之會。當其寸香甫燼, 鐘聲鏗然,鬥捷誇多,爭執牛耳。復創為表格,以積分法高下之。體制雖纖瑣乎而與會者皆興高采烈,以為此樂不減古人。」

詩人還在感事詩三首下注曰:「預詩鐘會者:方子順太守 、陳午星太守、姚伯懷觀察、高嘯桐太守先後俱逝,余亦多遠宦四方,升沉異趣。」

邱逢甲的「南園感事詩」五首,作於1909年,去施鴻保《閩雜記》的成書年代已有半個世紀了,就中可見詩鐘在粵之一斑。 總之,詩鐘在清嘉慶、道光之際已開始盛行,並一直影響到民國初期。

全國林立的詩鐘社也多以閩人為主,特別是有閩人相聚的地方為甚。較大的吟社有 「吟秋詩社」,道光間為福州人士所創立。「荔香吟社」,也是道光間由福州人士曾光澄等 在北京發起成立的。

光緒間,福州人士陳寶琛、嚴復、張元奇等在北京亦組織聯吟詩鐘的「燈社」。由福州人士發起組織的詩鐘社,在廣州有「與社」、在上海有「 江南吟社」,在南京有「濱社」、「法社」,在蘇州有「折枝吟社」、「寒山社」,在常州有「鯨華社」,甚至在台灣也有唐景崧組織的詩鐘社。閩省各地的詩鐘吟社更是比比皆是。 詩鐘社的創建和活動,使許多詩鐘聯吟得以結集刊布,廣為流傳。

同治間,沈葆楨創船政於福州馬尾,常集幕僚拈題分韻,限時鏖戰,留下《船司雅集錄》。光緒間,唐景崧、邱逢甲 等人在台灣創詩鐘吟社,亦有《詩畸》傳世。南京也有陳燮嘉編撰的《圍爐集》問世。我國第一位《茶花女》的中文譯者、詩人林紓,在家鄉發起組織「冷紅吟局」,集友征對詩鐘。兩湖總督張之洞常與幕友清流,以吟作詩鐘比才鬥捷為樂事。

民國初年,參與維新變法的梁啟超也曾在京師三貝子花園,宴集二百餘名清客,競作詩鐘。末代皇帝的帝師陳寶琛亦是吟唱詩鐘的大筆手。閩南一帶的詩鐘結社亦甚多,舉其大者,廈門有「劍社」、「補餘吟社」、「石社」,漳州有「談何容易社」「武安吟社」,且有《談何容易社征詩匯刊》和《武安吟社征詩初集》面世。

各地的詩鐘吟集也 為數不少,主要有北京「燈社」的《燈社吟卷》三集和《蘭吟》,成都的《仿建除體詩》, 蘇州的《百衲琴》、《潔園詩鐘》等,可惜流傳不廣,知之不多。而有更多吟集,或散或失 ,已不可求。

詩鐘在初創時期注重典實,取其博雅。清末已趨白描,取其才性。其後更有閩粵派之分,閩重神韻,粵求學識,各有千秋。 但由於詩鐘特殊的表現手法和創作的難度,使詩鐘的傳播和普及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在盛極一時之後便逐漸衰落以至式微。

值得慶幸的是在「萬劫不復」的文革中,閩中的詩鐘活動尚在暗中進行。特別是天津寇夢碧、陳機鋒 、張牧石三位先生,在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之時,濡毫為樂,創作了二千餘聯的詩鐘。並於 一九七二年結集為《七二鐘聲》。北京張伯駒先生亦時有和吟。可惜此集至今未能出版。   


  二、詩鐘之「律」 詩鐘在形成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一定的規矩和準繩。

  猶如律詩一樣,詩鐘也有自身的「格律」,而且是極為嚴格的。 就「律」而論,概之有五個方面。    

  1、只限七言,每聯詩鐘僅十四字,不得增減。詩鐘初創時期和活動的過程中,曾出現過非七言句的形式,但始終未能成為正流。
  2、上下聯吟各寫各的主題,各有各的獨立意境和概念。但又要求情事相類、文義完整,彼此配合,上下照應。
  3、用典與白描不拘,但不能一句運典,另一句白描。此病在詩鐘上稱為「獨眼龍」。
  4、詩鐘的對仗講究屬對勻整,渾然天成。忌同音相犯,同義異字、動靜無別、虛實難稱等毛病。
  5、詩鐘的平仄必須嚴格合律,不允許以拗句的形式出現。

 

       三、詩鐘之「格」 除上述的總則外,詩鐘還因不同的命題方法,形成不同的格式。

  常見為「分詠格」和「嵌字格」兩大類。各類又有正、別格之分,如律詩有正格、偏格或分平起、仄起兩式然。

  詩鐘的正格式第一大類——分詠。一般細分為「分詠」「籠紗」兩格式。


 
(一)分詠格

  用兩個絕不相干或絕不相稱的、可供具體刻劃吟詠的人、物、事作為詩鐘的命題,要求上下句分別將其作為吟詠的對象。但只釋其義,不能嵌入題字。切題要準確,對仗須工整。

  1、「毛衣‧歸燕」未央殿裡驚新羽,王謝堂前覓舊巢。
  2、「豪華客輪‧紅樓夢」殘書猶見情僧錄,冰海已沉泰坦尼。

  (二)籠紗格

   屬分詠格的一種特殊形式,以隨意拈出的互不相關的兩個字作為詩鐘的命題。要求聯吟者據史用典,吟作詩鐘。與分詠最大的區別在於須用成語或熟語入詠,隱去題字。籠紗格的取名來自兩個典故。

唐王播未顯時,客居楊州惠昭寺木蘭院,隨僧齋食,為諸僧所不禮。貴後重遊,見昔日題於寺壁的詩句已為寺僧用碧紗蓋護,因慨歎題曰:「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又宋魏野與寇准游陝府僧舍,各有留題。

後復同游,見僧獨用碧紗罩護寇詩,唯魏詩塵封。從行官妓即以袖袂拂塵,魏見喜而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詩鐘據此兩典為格名,既示珍貴,又取若隱若現之意。唯此格創作難度較大,故流傳不廣,吟詠者不多。

  1、「本崔」 闢佛我思修作論,登樓人仰顥題詩。上聯指歐陽修作《本論》闢佛事,下聯以李白登黃鶴樓讀崔顥的題詩所發出的慨歎為典實,趣妙自然。
  2、「重四」傳聞鳳哺文王乳,史載象耕舜帝瞳。對聯各採用「文王四乳」和「帝舜重瞳」的記載。上聯隱「四」字,下聯隱「重」字。
  3、「春天」嫣紅奼紫終歸是,美景良辰可奈何。上聯隱「春」字」。下聯隱「天」字,用了人所熟知的詩句「萬紫千紅總是春」和「良辰美景奈何天」來入吟。

其實「籠紗」之法在唐詩中已見端倪。唐彥謙有首《長陵》詩云: 「長安高闕此安劉,葬壘壘盡列侯。 豐上舊居無故里,沛中原廟對荒丘。 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千載腐儒騎瘦馬,渭城斜月重回頭。 」

詩頸聯上句用漢高祖劉邦典。高祖病甚,醫入見,高祖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見《史記高祖本紀第八》)。下句用張釋之事。有人盜高廟座前玉環,上怒欲族之,釋之爭曰:「假令愚民取長陵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見《史記張釋之 馮唐列傳第四十二),分隱「劍、土」。因之「籠紗」一格又可稱之「藏字」格。



  第二大類——嵌字

  嵌字格要求以任意拈出的兩個字,分別嵌入詩鐘的上下句,以所嵌的位置稱 為「第幾唱」。各唱又依動物的位體來命名,依次為「鳳頂、燕頷、鳶肩、蜂腰、鶴膝、鳧 脛、雁足」諸格。如果拈出的兩個字都是兩平或兩仄,就只能嵌在聯吟的第一、三、五唱的 位置上。

  第一唱鳳頂格。又稱「冠頂、鶴頂、虎頭」等。「秋綠」云: 水才添上四五尺,綠陰相間兩三家。
  第二唱燕頷格。又稱「鳧頸」。「渡征」:南渡君臣戀半壁,北征父子搗龍城。
  第三唱鳶肩格。又稱「鴛肩」。「斷江」云:可憐斷雁無消息,不及江潮有去來。
  第四唱蜂腰格。「田月」云:薄宦無田何日返,故人如月幾時圓。
  第五唱鶴膝格。「皋馬」云:金塊心傷皋氏宅,玉環魂斷馬嵬坡。
  第六唱鳧脛格。「雪如」云:湖上殘山松雪老,江南春雨六如歸。
  第七唱雁足格。又稱「魚尾、坐腳」等。

  「落來」云:山雨欲隨巖翠落,天風直送海濤來。 在吟唱詩鐘時 ,為了鬥智、鬥捷、鬥博、鬥巧,增加創作的難度,常將同一命題限作一套從一唱到七唱的詩鐘。這類七唱聯吟的詩鐘通稱為「連環唱」,又因順序變化,如循梯下樓樣而稱為「下樓格」。

      「曲行」云:行雲入夢春猶在,曲水流觴事已非。一曲離鸞霜月冷,兩行斜雁碧天長。玉樹曲中徒寄夢,金釵行外已無春。踏搖成曲傳阿叔,歌舞當行識老胡。秋 水江湖行可念,夢雲樓閣曲難通。山林迢遞難行遁,變易繽紛自曲全。舊調忍彈金縷曲,新詩敢賦麗人行 。此類創作可一人獨吟,也可數人聯吟,如律詩之聯句。如反用,即成「上樓格 」了。

 

       詩鐘的格式

 
(一)專詠格(又稱「單吟格」)限詠一個主題,禁犯題字。「傀儡」詠:一線機關何太巧,百般面目總非真。

  (二)專吟連環格(又稱「單吟連環格」)限一命題作一聯詩鐘,禁犯題字。同時又限定嵌字的字數和唱位,或不限唱位。

  1、「燕」詠,嵌「燈」,不限位:華燈照舞昭陽殿,殘碣留題海叟庵。
  2、「思婦」詠,嵌「斜鎖」,限第二唱:橫斜釵影鬆雲髻,牢鎖春心緊指環。
  3、「輞川懷古」詠,嵌「黃白」、「木水」,分限第一唱和第三唱:黃葉木梢傳畫訣,白雲水際冷詩魂。

  (三)分詠連環格與分詠格相同,上下句各吟各的主題,但又限定嵌字的唱位和字數,與單詠連環格相似。

  1、「丹青醜女」詠,嵌「山黛」,限第四唱:畫裡雲山妨小末,鏡中眉黛勝無鹽。
  2、「教館考卷」詠,嵌「筆生花」,限用「鴻爪格」,不連可對:筆墨生涯聊卒歲,文章花樣且趨時。融「分詠、嵌字」為一體的詩鐘 ,一般又簡稱為「連環體」。創作難度較任何一種的詩鐘都高,不易為之,故作品較少。唯「籠紗」一格無別體。

  (四)魁斗格(又稱「玉盒格」)嵌兩字,一字嵌在上句之首,一 字嵌在下句之末。「兒光」云。兒家門巷落花滿, 客子床前明月光。


  
(五)蟬連格(又稱「連理格」)嵌兩字,一字嵌於上句 之末,一字嵌於下句之首。「母曲」云:畫屏銀燭圍雲母, 曲几瓷盆供水仙。

  (六)三四轆轤格 亦是兩字的嵌字式,一字嵌於上句的第三位,一字嵌於下句的第四位。「端菜」云:詔下端門恭已日,禮成釋菜祭丁時。

  (七)四五卷簾格同是嵌兩字的,一字嵌在上句的第五位,一字嵌在下句的第四位。「袍到」云:偶攜吟履到琴峽,待脫征袍隱鏡湖。

  (八)拗體平仄互相拗救,如律句。「藥溪」限第七唱:幽人無事出尋藥,小鳥一聲飛過溪。是聯上句「無、出」和下句「一、飛」的平仄已不是原來要求的位置格式,互為拗救。

  (九)太極格如詩句之回文,可反讀之,不害聯意。「續橫」限第二唱:斷續鐘聲山半雨,縱橫帆影月中湖。

  (十)流水格同為嵌兩字的詩鐘,但要求聯語上下句意須相貫,似流水不斷。「長薄」,限第五唱:乞多天上長生藥, 醫盡人間薄命花。

  (十一)鼎峙格任意拈出三個字為命題,分別嵌於 上句的首尾,下句的中央或下句的首尾,上句的中央,如鼎足而立,故稱。1、「大司馬 」云:大宛職貢來天馬,少昊官司有祝龍。2、「 煙影樓」云:雨聽春樓花似海,影成秋殿水如煙。

  (十二)鴻爪格要求拈出的三字命題,分別嵌在上下句不限定的位置上 ,但必須遵守詩鐘「不連不對」的原則。所謂「不連」,就是命題中的任何兩個字都不得連在 一起使用,即使不按原來的次序也是不允許的,必須隔開使用。「不對」就是命題中的任何兩個字,不可用在上下句相對應的位置上,即使天然成對的詞也不行。


  
1、「射燈虎」云:虎觀文章天射策,鰲江燈火夜張筵。
  2、「天足會」云:地辟蜀江今大足,天開吳會古紋身。

  (十三)雙鉤格將隨意拈出的四字命題, 分別嵌入上下句的首尾。「亞三呂周」云:亞欄柳身單鶯調呂,三徑花嬌蝶夢周。

  (十四)五雜俎體將任意拈出的五字命題,分別嵌入上下句不限定的位置上,但應遵守「不連不對」的原則。「山冷微有雪」云:快雪看山晴有約,微波蕩月冷無聲。

  (十五)竹節格將隨意拈出的六個字命題,分 別嵌入上下句的二、四、六的位置上。但六個字中,須三字為平聲字,三字為仄聲字方可。「霓裳中序第一」云:連裳列第唯中垢,登序驂霓總一途。

  (十六)碎錦格(又稱「流水碎、碎流格、七碎格」)將拈出的四字命題或四字以上的命題,分嵌於任意一句或上下句的任意位置上,不能相並。對嵌四字的碎錦格,歷來還是有「不連不對」的嚴格規定。但觀近代的一 些聯吟,還是不相並的例子多。顯然「不連可對」在創作上較「不連不對」來的容易。

  1、「張三李四」,不連不對:四壁圖書三尺劍,半肩行李一張琴。

  2、「張三李四」,不相並:四萬黃金推李鏡,三千秦鐵剩張椎。
  3、「老鼠過街」,上一下三,不連不對:風搖老樹啼鴉舅,雨過香街賣鼠姑。
  4、「中秋月光」,上三下一,不連不對:月照中天秋色冷,霜欺大地夜光寒。
  5、「一二三四」,限上聯,不相並:一月二星三宿四,春風冬露夏霜秋。
  6、「錢少三文」,限下聯,不相並:官路兩堤多柳帶,文園三徑少苔錢。
  7、「雲氣雨頭過」,不連不對:雨聲過澗溪頭漲,嵐氣浮雲洞口迷。
  8、「十二月十二」,不相並:十里樓台十里月,二陵風雨二陵秋。
  9、「聖荷西山景城」,不連不對:荷葉西風聖誕近,林山暮景小城忙。
  10、「雞魚肉鑼鼓板」,不相並:雞市鼓聲分社肉,板橋鑼響賣溪魚。
  11、「雨過山頭雲氣濕」,不連不對:雨零雲嶺山生氣,人過泉頭水濕裳。
  12、「水流花謝兩無情」,不相並:花若有情長不謝,水應無意兩分流。
  13、「一二三四天地人和」,不相並:四圍人影三弓地,一陣和風二月天。嵌八字的格式,就只能是限定在上下句的一三五七的位置上。

  
(十七)刪古體(又稱「改詩」)要求用前人的詩句為依據,或續、或對、或改。較之創作,意味索然。聊備一格志之。

  1、續下格:用前人詩句為上聯,作下聯以對之。或為散句式、或為偶句式。
  ① 散句式「今夜月明人盡望」,悲歡離合四般心。
  ② 偶句式「漁婦曉妝波作鏡」,牧童午睡草為氈。

  2、對上格用前人詩句為下聯,創作上聯以應之。或為散句式,或為偶句式。
  ① 散句式 蕭郎去後無消息,「何用吹簫向碧空」。
  ② 偶句式 才見疏星思弄奕,「更聞寒雨勸飛觴」。

  3、改句式
  ① 改前人詩聯上下句的前四字。原句:「數著殘棋江月曉,一聲長嘯海天秋。」改為:短棹影分江月曉,遠鐘響徹海天秋。
  ② 留前人詩聯上下句的任意六字,改其餘八字。原句:「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改為:為問樓頭楊柳色,可能夫婿共春回。
  ③ 折腰格。留前人詩聯上下句的第三、第四字,改其餘十字。原句:「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改為:臨文最恨新塗飾,談史方知舊廢興。

 

       四、雜體詩鐘在正、別格詩鐘之外,尚有其他格式的詩鐘曾經在詩鐘活動中出現過,但由於各自的原因和歷史條件,未能為後來者所接受,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機會。現錄之以為備忘。

 
(一)四言體一九三四年由何爾賡、陳天尺、陳祖光等先生在福州倡為詩原之會,依詩鐘聯吟之例,變其體制。以「華社詩原」,作嵌字聯,限四言 ,不連不對。華燈社酒,治詩論原。

  (二)五言體始見於黃理堂《雪鴻初集》。以任意出的兩字,分別嵌入上下句中,限唱位,一如七言詩鐘,唯每句五字而已。

  1、「 山秋」限第一唱:山色和雲淡,秋聲向晚多。
  2、「石山」,限第五唱:煙霞嚴氏石,風雨米家山。近時,五言體詩鐘在台灣尚流行,但在大陸早已廢棄不用。

  (三)八言體僅見諸於李家瑞《停雲閣詩話》。分詠「放榜前一日楊太真」云:桂子秋風明朝得意,梨花春雨絕代承恩。

  (四)駢體式屬分詠格的形式,唯字數不拘,類似楹聯。見莫友堂《屏麓草堂詩話》。


  1、分詠「王安石須」云:定功罪於平生,呂誨彈章勝似歐陽薦牘; 數風流之佳話,謝家偶像何如張氏紗囊。
  2、分詠「岳武穆筋」云:四字銘忠,排*相和金之議;一籌借展,破腐儒誤漢之謀。聯吟用了兩「之」字,屬不規範之作。

  (五)散文體詩鐘上下聯不求對偶,但語意須相貫。又可分為「流水碎」和「押尾」兩格式。

  1、流水碎依任意拈出的題字,分嵌於上下句中,不相並,追求清新自然。如:「何在聞歌」云:灞橋秋在人何處,不忍重聞折柳歌。
  2、押尾格拈出三字,限嵌於下句聯尾,須相並,不得分開。「曲江春」云:好景一年君記取,杏花燕子曲江春。

  (六)虛字格一聯十四字純用虛字,無一著實,「歡此」限第四唱:不知過此伊胡底,無以為歡可奈何。

  (七)集句式集句式詩鐘含有「分詠」和「嵌字」兩種格式,除必須遵守兩格的規矩外,還規定聯吟者必須採用前人的詩句或詞句作為詩鐘的聯語,且詞句仍需七言,並且 平仄須合符詩鐘的特定要求。較創作而言,雖在對仗上的標準可略為寬鬆 ,但平仄格律仍需嚴格遵守。這就要求吟詠者的古詩詞修養要相對豐富,運用自如。

  1、 集句分詠「二月十二」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碧欄干外繡簾垂。(韓偓)上聯用宋詞句,下聯用唐詩句。杏花二月開,欄干係「十二欄干」的略語。對仗雖不很貼切,但也集得自然趣妙。
  2、集句分詠「庸醫八字」新鬼煩冤舊鬼哭,(杜甫)他生未卜此生休。(李商隱)
  3、集句嵌字「女花」,限第二唱:神女生涯原是夢,(李商隱)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

  (八)方言詩鐘由於詩鐘是從福州起步走向全國的,故閩人喜以方言俚語為題,創作詩鐘。

  1、「纏腳(裹腳)乞食仔(童丐)」 絲蘿繫處蓮雙瓣,衣缽傳來竹一枝。
  2、「做普渡(薦幽道場)和尚聚媒(妻)」三界齋壇喧鼓磬,兩行花燭照袈裟。

  總之,詩鐘的格式繁多,亦常隨時代的風氣有所創新。

文前提到的《七二鐘聲》,天津寇、陳、張三位先生就創立了幾種新格式的詩鐘,現錄之以餉同好。

  (一)鐘謎格即以詩鐘的形式,依燈謎的創作手法吟作詩鐘聯語。此格類同於「分詠格」,唯不限定分詠的具體對象,只限吟詠的範圍,如限定燈謎的謎目一樣。詩鐘聯語就是謎面,分詠的具體對像則是謎底了。創作的靈活性較大。

  1、分詠詞牌名:明月二分魂有路,長堤十里柳無情。上聯吟詞牌「夢揚州」,下聯吟詞牌「台城路」。
  2 、分詠書籍名:已遣烏衣為寄信,更教紅葉與通情。上聯吟《燕子箋》。下聯吟《韓詩外傳》。

  (二)居易格將古人的名或字、或號,分別嵌入上下聯句。此格與「嵌字格」、「籠紗格」 相類似,唯人名、字、號須相並,不得分開嵌入,且要求語含雙關。

  1、可對, 留病轉教能去病,駐年翻自不延年。上聯嵌「去病」, 隱「霍」字,下聯嵌「延年」,隱「李」 字。
  2、不對:滿載一船山色去,只留萬里水光浮。上聯嵌「船山」在四、五位置, 隱「王」字,下聯嵌「萬里」於三、四位置,隱「楊」字。

 

       五、詩鐘的活動形式詩鐘活動主要分「聚吟聚唱」和「散吟聚唱」兩種形式。

    詩鐘因結社活動,故「聚吟聚唱」的形式是主要的。社員定期相聚,以鬥捷為樂,屆時圍坐長桌,公推三人 ,取詩、文集一冊,任意翻檢,拈出命題。或分詠,或嵌字,限時制定。是時燃香一炷,以縷繫銅錢數枚,掛於香上,下承銅盤,點香出題眾人立即動筆構思,至香盡縷斷,錢落銅盤,鏗然作響時,即時收卷,然後由專人抄寫,按聯吟的優劣,評定狀元、榜眼、探花、鴻臚的人選。

   「散吟聚唱」的形式較為寬鬆自如。將事先拈出的命題,由每期的主持人分寄,限期收稿,然後彙集,由專人抄寫不署名,再分發眾人評定,選出元、眼、花、臚。散吟聚唱的形式較為靈活,但已失卻燃香落錢的情趣和比才鬥捷的較技。

      一般又視日期的長短,有日唱、月唱、大唱之分。日唱:每日上午定時(一般在九時)發出命題,下午定時 (一般在三時) 收卷,立即由專人評定,於當晚 (約在六時) 集會發唱。月唱:每月一次,先期定出命題,限日收卷,評定後發唱。

  大唱:每年一至二次,一般在重大節假日舉行。先期定出命題,公開徵吟,限期收卷,評定發唱。詩鐘創作,每一聯語稱為一卷,通常每人吟 作三卷稱一旗,也可倍之,謂之雙旗。才思敏捷者可再倍之,謂之三旗,四旗等等。

  


  詩鐘原於律詩,故有「改詩」、「折枝詩」之稱,又因形同楹聯,又有「聯吟」之雅號。但與兩者相 比,詩鐘的格律又嚴謹得近乎苛刻。這大概也是詩鐘難於流播並逐漸式微的緣故。它與律詩、楹聯的主要區別在於:

  1、字數鐵定。正格的詩鐘限於七言,一聯十四字,不容增減 。而律詩除七言外,尚有五言,甚至有六言律詩。楹聯更是可長可短,短者二、三字,長者數千言。
  2、平仄嚴謹。詩鐘的平仄固定,是平是仄不容易位。而律詩允許「拗救」,楹聯的伸縮性更大,可以通融。
  3、吟詠限定。詩鐘上下聯句各詠各的主題,在文義上又要求完整劃一。而律詩和楹聯的創作就顯得從容,不緊不迫。
  4、對仗工整。詩鐘對對偶的要求十分嚴格,其對仗之熨貼勻整,又是律詩和楹聯難望其項背的。

  七、對詩鐘興衰的反思詩鐘的格、律及方方面面的規矩、準繩,使詩鐘活動僅能在一定的文化層次上展開。

   這樣就給詩鐘的普及帶來了相當的難度,設置了層層的障礙。但唯其如此,也給詩鐘的吟詠者平添了無限的樂趣和情思。對於每次因鬥捷較思而聚會的「鐘聚」 之舉,每位詩鐘的創作者都有極大的渴望和誘惑,令人欲罷不能。

 

 

arrow
arrow

    皚霙‧云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