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作家──派翠西亞‧康薇爾之女法醫系列偵探小說
派翠西亞‧康薇爾生於一九五六年。她的職業生涯是從主跑社會新聞的記者開始,直到一九八四年,她在維吉尼亞洲的法醫部謀得一份當檢驗紀錄員的工作。在一九八四年至八六年間,她根據自身的法醫工作經驗寫下了三部小說,不過,出書過程並不順利。
後來,她聽從建議,將原本以男偵探為主角的故事構想更改為以女法醫為首的偵探小說。在一九九零年的時候,她的第一部偵探小說《屍體會說話》終於出版了。這部小說推出以後,使她從此一炮而紅,甚至贏得了一九九一年度愛倫坡獎最佳新人獎,還有克雷西獎、Anthony、Macavity獎,以及法國的Pirx du Roman d’Adventurei獎。
自此以後,派翠西亞‧康薇爾以女法醫為主角陸續寫了九部書,這些作品不僅成為了書籍暢銷排行榜上的常客,而且,在一九九六年三月一日,她的女法醫系列小說中,有六部作品同時高懸《今日美國》的前二十五名暢銷排行之內,當中的三部更是在首十名以內。她的作品更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流行於世界各地,而她的其中一部作品《From Potter’s Field》(中文譯版小說名為《波特墓園》)更被改拍成電影。
故事中是以一位美國維吉尼亞洲的首席女法醫為主角,主角的性格十分鮮明,有專業的醫學知識及驗屍技巧,個性強悍且意志堅定,做事嚴謹且一絲不苟,更是一個禁得住科學挑剔的罪案工作者。不過,她在感情上亦有著軟弱的一面,使讀者對主角欽佩之餘亦帶著幾分的同情。
故事最大的特色當然是圍繞著屍體,從解剖驗屍的過程中逐格偵破真兇。而美國的首席法師很多時都不單單參與驗屍工作,也會參與成為偵查兇案的一份子,甚至因調查兇案而導致自己身陷險境,成為兇手欲謀殺的對象。
故事周邊問題更揭露了美國法醫界的政治手腕或黑暗內幕、法醫間的爭權奪利或施計陷害、對女性法醫的岐視與針對,以及驗屍部門所面對的難題等等;還有警察部門的種種、國家安全局的科技保安等等,最多的是驗屍過程、醫學論理等等,讓讀者增添了不少資訊性及學術性的知識。
最吸引的是那份寫實性。康薇爾的職業先是主跑社會新聞的記者,她的前夫是英國文學的教授。接著,她轉職到維吉尼亞洲的法醫部門工作,由最基層的停屍處檢驗紀錄員開始,一直到成為電腦分析員。然後,她又再轉換工作環境,任職警務工作。她因應著自己的真實人生創造出故事中的女主角,這不單使主角變得栩栩如生,連故事劇情亦因而變得更具真實性,就像讀者亦參與在偵查案件的過程之中。
正是因為故事真實感很強,又可以增添不少學術上的知識,最主要的是主角的性格跟我甚為相似,使我在閱讀的時候更為投入,更能夠體會到女主角面臨各種境況時的心情及其抉擇。我會想到要是我面對同樣的狀況,我的抉擇跟女主角的也是一樣,那種共鳴感促使我愛極了這個角色。
如果大家對她的作品有興趣,我建議各位順著排序來看。她的每一本小說都是獨立的故事,然而,卻又像衛斯理的小說一樣,故事中的人物關係、謀殺案件等等,彼此都有著千絲萬縷的糾纏,要是順序來看,對角色間的感情交流會較為了解。而且,有些案件在一本書中兇手是逃跑了的,不過,在另一本書中,兇手又會因為重新犯案而成為另一個新故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