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隨心轉

 

人類稱作萬物之靈,皆因人類能夠將學吸收到的知識和經驗在腦袋中儲存,然後藉著思考化成自身的智慧,正是這個原因,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並非以獸性或來自遺傳的、規律性的行為模式來主導生命。人類懂得思考,致使人類不斷進化,同時亦產生了多樣性的性格,生命和思維模式也複雜多變起來,且隨著文明時代的變遷而各有長短。

思考帶來進化,不管怎麼說都是一個優點,然而,人們卻經常遺忘了這個優點,把自己的生命弄成有如動物或昆蟲的生命模式一樣,因為當生命本身欠缺了思考的能力,等同失去了進化的機會。再者,人類擁有豐富的情感感受,欠缺思考能力的生命,僅餘下感性的情感感受作為生命主導,這樣的生命可說是比起動物或昆蟲更糟糕,因為動物或昆蟲本身尚有遺傳性的、生命本能的求生能力,但由情感感受作主導的生命卻不一定擁有求生能力,甚至是步向自毀的方向。

思考本應該是人類的本能,是人類文明快速進化的主因,而文明進化是為了生命本身變得更加安全、舒適和美好。可是, 經常聽到人們說道其身處的環境如何影響了他們的心性,逼使他們變成怎樣怎樣的人,把自己的生命跟周遭的外在因素掛勾,外在因素不好,自己的心情和生命也會變得不好,更甚者明明還有不少屬於好的外在因素,其眼光卻只聚焦於不好的因素之上,總是要跟自己的生命過不去似的,有違生物的進化歷程。

人們最常聚焦的不好外在因素如出生於並不富裕的家庭、雙親沒有好好教導、家庭不健全、朋輩關係疏離、身邊小人如過江之鯽、老闆或上司無能、公司制度差勁、社會大環境因素欠佳等等,似乎自其出生的那一天開始,身邊從來沒有好人好事出現過一樣,以抱怨、嫉妒、憤恨來豐富自己的生命,演變成充滿敵意的人生。人類最大的優點不就是會思考嗎?為甚麼把自己變成動物一樣,讓外在環境來操控自己的生存態度?這樣只會帶來很不好的後果──生命和心靈從此再無自由,並且,一旦認為自己的人生被外在環境逼迫到底線之時,要不自編自導自演以作自欺,要不自毀以作逃避,要不便有如動物一樣展露獸性,嚴重者更是會害己害人。

人的思考擁有最高的自由度,是最具靈活性、最容易實行的行動,人們為甚麼不善用這種屬於人類本能的優點呢?思考帶來智慧,智慧提升心境,心境改變態度,態度影響情緒(心情),情緒(心情)形成性格,性格決定人生。由此可見,人生的模樣還是取決於我們的思考,思考是為了讓生命步向美好,所以,我們應當藉著思考來使自己的人生變得美好,這才是生物的正常發展方向。

佛教有偈語為:「心隨境轉皆是苦,心能轉境才是樂。」和「心為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另外,還有幾句通俗淺白一點的名句:「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心不轉念轉;心轉,念轉也。」意思正是人們常說的境隨心轉,外在的景觀會隨著我們的心境得以轉變,怎麼樣的心境便會畫出怎麼樣的世間萬物,而心境的轉變則源於我們的念想。佛經同樣有云:「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和「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相」乃指事物的表象、表面的表現形態,我們的心境主宰著我們的目光,而我們的心境又是受到念想的直接影響所造就出來的,好的或正面的念想定然是出自正向的思想,正向的思想是需要培養出來的,而思考正是這個培養過程的開端。

成長、知識、經歷會塑造出一個人的基礎性格,同時也是智慧的資本。思考正是一個轉化劑,唯有經過思考,方可以將成長、知識和經歷融會貫通,轉化成智慧,否則,那只是一組組的記憶罷了。英文詞彙中有Learn和Study這兩個意思相近的詞語,以中文可解作學習和鑽研,我們一生都在學習,學習只是把知識儲存於腦袋之中,知識是「死」的,唯有通過鑽研(思考)才能夠把「死」的知識轉化成「活」的智慧。大約兩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學」與「思」,也曾簡略地分享過思考的重要性,文中更引用了一位前人聖賢──孔子之語,稍作修改以抒發我當時的感悟。學習與鑽研(思考)同樣是一門學問,在這個範疇上,孔子乃是當中的表表者,著書立說作出指引

我們從過往的成長、知識、經歷所累積而來的學問與經驗就是最好的資本,我們只要用心的、努力的對這些資本作出反思,認真且深入地作出思考,必然可以一點、一點的有所得著,這些得著正是我們經由思考轉化而成的智慧智慧培育出正念,心境亦因此而漸漸得到提升。俗語有云:「活到老,學到老。」學與思是一門終生的課程,要是我們在未來的人生裡依然能夠貫徹始終,奉行學與思的態度,最終,我們的人生自然是常常喜樂。

 

 

arrow
arrow

    皚霙‧云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